
图片
图片
图片
229常林带经 高凤漂麦
【释义】常林,字伯槐,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官员,曾任大司农、光禄大夫。封高阳亭侯。死后追赠骠骑将军,谥号贞侯。带经指常林本性好学,耕田锄地时也带着经书学习。
高凤,字文通,南阳郡叶县(今河南平顶山市叶县)人。东汉名士。专注经书诵读,终身不仕。漂麦指庭院中曝晒麦子,天降暴雨,院内的积水把麦子都飘起来了,他还在专心读经,没有感觉到。后世有个词叫“高凤笃学”即指此事。
【典源】《三国志·魏书·和常杨杜赵裴传》:“常林字伯槐,河内温人也。年七岁,有父党造门,问林:'伯先在否?汝何不拜!’林曰:'虽当下客,临子字父,何拜之有?’于是咸共嘉之。”裴松之注引《魏略》:“林少单贫。虽贫,自非手力,不取之于人。性好学,汉末为诸生,带经耕鉏【音锄,同锄】。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典源】《后汉书·逸民传》:“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于西唐山中。邻里有争财者,持兵而斗,凤往解之,不已,乃脱巾叩头,固请曰:'仁义逊让,奈何弃之!’于是争者怀感,投兵谢罪。凤年老,执志不倦,名声着闻。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言本巫家,不应为吏,又诈与寡嫂讼田,遂不仕。建初中,将作大匠任隗举凤直言,到公交车,托病逃归。推其财产,悉与孤兄子。隐身渔钓,终于家。
【评说】“常林带经”、“高凤漂麦”都是古人勤奋好学的故事。三国时期的常林把经书带到田里,利用休息时间诵读;而东汉的高凤读经入迷到晒的麦子被雨水浸漂都不知道。难得的是高凤虽是名儒,但并不为仕。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昆明配资最新消息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