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智锋 青岛报道
近期,一段涉及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的访谈视频在网络广泛流传,引发热议。视频中,余惠勇谈及百果园经营理念时表示,商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消费者的无知,另一种是教育消费者成熟;百果园多年来坚持后者,走在“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并强调“我们不会去迎合消费者”。
这段言论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争议。支持者认为,百果园的高标准有助于提升水果行业整体品质,是品牌自信的体现;而不少消费者则对“教育消费者”的说法感到不适,认为其带有居高临下之感。加之百果园长期存在的价格争议,这种表述进一步加剧了部分消费者的不满情绪。
价格印象与消费反馈
在消费端,百果园一直被视为高价水果的代表。在多个社交平台的相关讨论中,“贵”是高频关键词。有消费者反映,即便是苹果、香蕉等大众水果,百果园的售价也普遍高于周边商超或生鲜店10%~30%。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4年的调研数据显示,在受访的生鲜零售消费者中,超过六成购买水果时“会对价格敏感”,其中近四成会“优先选择促销或平价渠道”。这意味百果园的高端策略需要面对一个以性价比为首要考量的主流市场环境。
财务与经营数据的现实压力
从财务表现看,百果园的高端路线近两年面临显著挑战。公司2024年全年收入为102.7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8%;毛利仅为7.64亿元,同比减少41.9%;税前亏损3.91亿元,而2023年同期则盈利3.81亿元。这也是百果园自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全年亏损。在门店运营方面,关店速度引人关注。2024年全年,公司关停门店965家,其中超九成集中在下半年。最新门店数为4973家,较2022年的高峰期减少约1500家。业内人士指出,加盟商盈利能力下降、运营成本高企,以及总部战略与门店执行的落差,是关店潮的重要原因。
股价与资本市场反应
资本市场的反应更为直接。截至2025年8月11日收盘,百果园股价报1.74港元/股,相比2023年1月上市时的5.6港元/股,累计下跌约69%,市值蒸发超百亿港元。股价的长期低迷,反映出投资者对百果园前景信心的不足。毕竟,资本市场看重的是持续盈利能力和市场前景,而这两点在近期的财报和门店数据中都未见起色。
高端水果这条路能否走下去,不仅是价格与品质的较量,更关乎品牌能否真正赢得消费者的认同。理念阐述得再动听,若消费者不认可,最终仍会反映在销售额和股价上。董事长此番“教育消费者”的言论,如同一面放大镜,将市场对百果园的质疑与不满映照得更为清晰。
昆明配资最新消息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